在经历疫情后的深度变革,中国消费市场于2024年展现出蓬勃的复苏态势,其中服务消费与即时零售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。作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,美团在这一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
美团全年营收达到3376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2%,经营利润更是激增174.6%,达到368亿元,经调整EBITDA突破491亿元,多项核心财务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。然而,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,既展现了公司的突破性进展,也折射出行业转型期的深层挑战。
从收入结构来看,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与新业务板块双轮驱动战略成效显著。核心本地商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0.9%,达到2502亿元,经营利润率也从18.7%提升至20.9%。这一增长得益于即时配送订单量的增加和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配送服务收入增长19.3%的同时,佣金收入增幅高达23.7%,显示出平台货币化能力的提升并非单纯依赖交易规模的扩大,而是通过优化商家结构、提升高附加值服务占比实现的。
在线营销服务增速达到21.3%,这进一步印证了商家对平台流量价值的认可,特别是低线市场商家对数字化营销需求的释放,推动了年度活跃商家数的持续增长。新业务板块的收入增长达到25.1%,同时亏损率从28.9%大幅收窄至8.3%,标志着战略调整已进入收获期。食杂零售业务通过供应链优化和仓储网络效率提升,在保持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了毛利率的改善;共享单车、充电宝等成熟业务也完成了市场整合,进入了稳定盈利阶段。
美团的海外业务也开始崭露头角,尽管沙特市场的快速扩张尚未贡献显著利润,但为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埋下了战略支点。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,公司对创新业务的投入已从粗放扩张转向精准运营,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有所下降,但无人机配送、AI算法等实质性进展预示着技术储备的深化。
从财务健康度的角度来看,美团的资产负债表呈现出稳健与进取的平衡特征。现金及等价物达到708亿元,短期理财投资为974亿元,流动比率维持在2.0以上,显示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无忧。然而,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35天延长至42天,虽然体现了平台对商家的议价能力,但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,需警惕供应链稳定性风险。
利润表结构也显著改善,毛利率从35.1%提升至38.4%。这一提升主要得益于即时配送网络密度的提升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、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以及补贴效率的优化。然而,所得税支出的激增也反映出税收优惠边际递减的影响。
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41%,达到571亿元,印证了核心业务造血能力的增强。投资活动现金流首次转正,主要得益于理财投资回收的净流入。研发投入绝对值保持在211亿元的高位,在收入增长22%的背景下实现了经营杠杆的优化,显示出管理层在维持技术投入与股东回报间的审慎平衡。公司还耗资281亿港元回购26亿股股份,这一举措在估值低位稳定了市场信心,也暗示了公司对现有业务现金生成能力的充分信心。
在即时零售生态方面,美团闪购2024年GMV突破1800亿元,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,即时零售在低线城市的渗透率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,美团闪购市占率保持行业第一。这种“中心仓+前置仓”的混合网络保障了高时效性品类的服务体验,并通过开放平台策略吸引了传统零售商入驻,形成了供应链协同效应。到店业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,面对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冲击,美团通过结合特价团购与直播电商,提升了核销率。